一個因研發投資比例太高,差點無法上市的故事

HE’s note
2 min readMay 30, 2019

--

「你看台灣上市公司這麼多,那有人研發費用這麼高的。 」這是X公司當年申請上市時,審議委員對他們提出的質疑。而調降研發投資的比重,就是當時要通過上市審議的唯一條件。

如果既有產品不夠強大,沒有足夠的底氣支撐高額研發費用,對一家企業來說或許是危險的,但這是一家以研發見長的企業,而且說真的,十%左右的研發比重,應該也不至於太過分。

而且該企業當時被質疑的最主要原因其實是:「為什麼不多發一點股利給股東?」

最終X公司讓步了,決定中止幾項尚未成熟的研發案。而顯得有些諷刺的是,當初有員工因為不甘辛苦多時的研發成果就此作廢,希望能自行承接這個項目獨立創業。而今,那個員工持續研發的項目已經開花結果,公司正計畫申請上市,卻已經與X公司無關。

同一時間,X公司則是在上市幾年後,因產業環境出現變化,營運面臨大逆風。

但值得慶幸的是,當年X公司還是保留了幾個研發項目,而這些研發也在數年後,成為他們不至於被單一產業變動拖垮的關鍵。

雖然就結果論來評斷或許不太公平,但這家公司的小故事,讓我想起PChome集團董事長詹宏志曾提過,過去他為了證明網路公司是可以賺錢的,因此多年來大方發送股利的事。而這些年,他則是嘗到了資本的苦頭。

做為對比,我想到的則是長年不發放股利的科技巨擘Amazon。

--

--

HE’s note
HE’s note

Written by HE’s note

喜歡觀察數位科技產業的趨勢變化,並且對企業經營與商業策略有無限好奇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