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用科技解決鮮食報廢問題,背後更多的是供應鏈的學問

HE’s note
4 min readMay 22, 2019

--

雖然全家這次主打的是用「黑科技」來解決鮮食報廢的問題。不過我從中得到更大的收穫不是科技本身,而是藉此對零售業供應鏈有多一點的認識,並且也再次感受到經營者思維會如何影響一家公司的發展佈局。

圖片來源:全家

「鮮食」是超商面對電商競爭下,仍能保有優勢的一大特色,卻也是一道難題。

台灣便利超商的密集度高,競爭激烈,對各個門市店長來說,如何採購能夠滿足多元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商品同時,又避免商品賣不完可能造成的報廢問題,一直都是難解習題。而在AI學會針對短效期商品做到每日需求量精準預測之前,全家要先從「舊工具」身上變出新應用。

早於2004年,為了避免誤賣過期商品,全家就開發出「商品一旦超過有效期限,就無法刷取條碼結帳」的「時控條碼」。而在時控條碼的基礎上,現在全家再在其中加入「變價機制」,做到「時間定價」。也就是進入特定時間區段後,系統刷取商品條碼時,就會顯示出新的售價。

藉此,全家便有了「商品到期前七小時購買打七折」,他們稱之為「友善食光價」的新機制。藉由一致性的折扣優惠,有機會在不增加門市人員勞務的情況下,減少鮮食報廢的數量。

而實際從過去半年200家全家門市的測試成果中,全家便利商店商品本部本部長黃君毅看到,約有10%~40%可能被報廢的商品會因此被消費者購買。另外他們的調查也顯示,有高達8成消費者認同活動理念與機制,並吸引3成消費者固定回購表達支持。

不過用科技創造改變,並非只是寫幾行程式碼這麼簡單。

一來,因為商品必須採用時控條碼結帳,而不是通用的國際條碼,所以會需要鮮食供應商的配合。這對已經有相關機器設備的業者來說,可能只需要做一些微調,但對部分廠商來說,則是可能要有金額不小的設備投資。以目前有近10家鮮食合作廠商響應來說,全家估計設備方面的總投資金額可能會超過千萬元。

對此,黃君毅表示已經和供應商有過不少溝通。但基本上,因為門市減少報廢除了可以減少浪費,還有另一層意義,是各門市店長將會因此有更高的採購意願,而採購量的增加,最終對供應商也會帶來正面效益。

當然,如果供應商同時要供貨給不同通路,就會有更多作業流程和成本效益方面的考量。因此目前全家大概只有85%,約200項鮮食商品可以做到時間定價,另外如一之鄉蛋糕、統一麵包和冷藏袋裝小吃等品類,都還未參與其中。

除了從供應商角度存在挑戰,「友善食光」實際執行的「時間長度」和「折扣深度」,在全家內部其實也經歷過一番爭論。

因為友善食光價的七折折扣是要由全家總部自行吸收,所以優惠的時段愈長,銷售商品數量愈多,對全家就可能愈傷本。黃君毅也坦言:「的確會影響商品本部的毛利率。」

但換個角度思考,因為門市一天有兩次鮮食報廢時段,分別是晚上12點和下午5點。如果優惠時段的設定不是7個小時而是只有4個小時,那就會是落在下午8點~12點,或下午1點~5點,這等於錯過了消費者的用餐高峰期,如此想要減少報廢的初衷也可能被打折扣。

到底要讓報廢的損失少一點?還是維持毛利率高一點?黃君毅認為應該要更全面來看這個問題。

他表示,祭出7小時的長時間折扣優惠雖然可能損及毛利率,但加盟門市也可能會因為報廢損失減少而願意訂購更大量的商品,創造更高的營業額。如果再考量到「友善消費者」可能增加的「心佔率」。他認為一加一減之下,最終全家未必會吃虧。

不過以全家來說,目前鮮食商品的營收佔比約25%,即便全家以100%的鮮食都要做到時間定價為目標,若想更進一步解決報廢問題,仍然有很大的努力空間。所以除了採用時控條碼之外,黃君毅透露,全家目前還有多個解決方案在研究中。如透過商品溫層的移轉,提高保鮮保效期限;或是藉由大數據分析做到精準訂購;以及利用QR CODE,將時間定價機制擴大到更多商品品類。

其中大數據訂購的部分,黃君毅表示效期較長的一般商品其實已經開始應用,但鮮食商品的種類多、效期短、變數多、難度高,所以還在繼續努力中。另外QR CODE的部分,因為除了需要供應商的配合,門市端也會需要在既有配置的掃碼槍之外,再增加可以掃描QR CODE的相對應設備,所以也會需要一段時間。

不過整體來說,他們樂觀看好將會有更多消費者和供應商響應,也會持續朝減少商品報廢的方向努力。

--

--

HE’s note
HE’s note

Written by HE’s note

喜歡觀察數位科技產業的趨勢變化,並且對企業經營與商業策略有無限好奇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