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在台灣市場擁有2100萬活躍用戶,影響力應無需贅言。只是這樣一個有如此高滲透率的APP,在台灣數位廣告市場的份量卻可能不如想像中高。
DMA(台灣數位媒體應用暨行銷協會)日前發布台灣數位廣告量年度報告,報告指出台灣2019年的數位廣告量相比2018年的389.66億元,成長了17.6%,達458.41億元。而在這塊大餅中,與台灣人生活幾已密不可分,也被視為重要行銷通路的LINE,吃下了多少份額?
根據LINE的公開資料,LINE台灣市場營收在過去三年呈現逐年成長,從2016年約156億日圓,至2019年來到約219億日圓(約合新台幣62億元)。雖然財報中未寫明台灣市場的營收組成,但以LINE全球市場的業務營收分布,大致還是可以推估廣告業務在台灣市場的佔比。
根據LINE 2019年度財報,廣告業務營收佔比為54.8%,是最主要營收來源;Communication(貼圖相關業務)佔12.4%;Content(漫畫、音樂、遊戲等)佔16.9%;LINE Friends佔8.4%;其他項目則是7.4%。
若以廣告業務對LINE台灣的營收佔比大約落在五到六成之間推算,則LINE台灣 2019年廣告收入可能落在30億~40億元之間,佔台灣整體數位廣告規模約僅6%~9%。
對比LINE在台灣的高滲透率,不到一成的數位廣告占比似乎顯得有些不成比例。不過一方面LINE吃不到關鍵字廣告市場,另一方面APP可曝光的版位本來也就不多,再加上LINE的流量其實主要只集中在聊天頁面和LINE TODAY兩大區塊,而聊天頁面的變動又與消費者體驗直接相關,所以過去LINE的處理一直相當小心,直到近一年才開始嘗試Smart channel的廣告曝光。
更進一步延伸,LINE流量大量集中在特定頁面的情形,影響的似乎也不只有廣告收入。
回顧過去幾年,LINE其實推出過不少服務,但除了LINE TODAY、LINE購物和LINE Pay,多數產品都未能受惠於LINE龐大的用戶和流量基礎長成足以獨當一面的新事業。
而且真要說促使LINE Pay和LINE購物壯大的關鍵,其實也不完全是LINE APP這個載體,而是LINE POINTS的高補貼回饋。這點尤以LINE Pay推出多時,但直到與中國信託合作發行高回饋聯名卡才大紅,就是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