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接連出包,如病毒事件、光阻劑瑕疵導致晶圓報廢等,引起市場高度關注。特別是這幾件事情又都是發生在張忠謀離職之後,不免引人猜想:是不是沒了張忠謀,台積電的螺絲就鬆了?後來也有市場報導將問題指向台積電內鬥。
不過近期一位曾任職於台積電,目前也還在半導體業界服務的高階主管分享了另一種看法。他認為以台積電這樣的公司,其實一直都在向未知挑戰,不斷往更先進的製程發展,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本來就有出錯的可能。
舉例來說,即使是一個已經使用多年都沒問題的材料,也可能會因為材料端或製程方面做任何細微調整而變得不適用。
當然,他不清楚此次造成晶圓報廢的確切原因,但認為在把這件事看成一家大企業的內鬥八卦之餘,或許還可以從學習到的,是一家發展先進技術的公司,其實更應該與供應商夥伴保持資訊的透明,並維持良好的溝通,才能避免雙方任何些微變動,可能帶來動輒數十億、上百億元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