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帶動,2020年堪稱是全球電商大放異彩的一年,同時也是許多實體零售業者相對辛苦的一年。而在受疫情衝擊相對輕微的台灣,虛實零售市場又有什麼樣的變化?
首先來看看台灣電商在2020年的營收表現。在有公開財報資訊可供查詢的電商平台中,momo的好成績已無需贅言,而PChome的成長幅度雖沒有那麼突出,但也算是水準之上。不過在這兩大平台之外,其他業者多呈現衰退。
相對於電商營收成長僅集中發生在前兩大平台,獲利方面的表現則顯得比較一致,除創業家兄弟外,其餘業者多有成長。其中,博客來獲利水準再次回到了4億元之上;而唯二仍掛著赤字的商店街和遠時數位(friDay),虧損則是都較前幾年收斂。
從整體營收和獲利數字變化來看,一方面突顯出台灣電商市場有愈往大平台集中靠攏的現象,同時也反映出經歷了前幾年的激烈廝殺,幾家業者在經營策略上已經有所轉變,相對於衝刺營收,如今更著重於守住獲利。
但在大者恆大的趨勢下,採取獲利優先策略雖然可以在短期內讓財報的獲利數字比較好看,長期而言,以電商產業的特性,特別是對綜合型電商平台來說,是否有小而美的生存空間?
在大致了解台灣電商在2020年的營運數字後,接著來看看線下實體零售表現如何。整體來說,相對於國際市場,台灣這些以實體經營為主體的零售業者在2020年應該可以算是交出了一張不錯的成績單。
不同於台灣的電商成長只集中在少數公司,2020年幾家有公開財報可供查詢的台灣大型實體零售業者,營收則是看到全面性增長,而且這當中包括全家、寶雅,還有全國電子等多家業者,年增長幅度都有10%左右水準,成長更勝以往。
另在獲利方面,除統一超商,以及微風等幾家百貨業者呈現衰退,其它如全家、燦坤、家樂福等,獲利表現都比2019年更好,並且全數維持獲利。而不同於各家業者營收排名相當穩定,全家、寶雅和家樂福三家公司的獲利表現則是有些變動,但基本上三家業者之間的差距還是相當接近。
整體來看,台灣大型實體零售業者過去一年不僅沒有受到疫情大大衝擊,似乎也沒有被電商業者分食太多生意。而且如果把線上線下零售業者的成績單放在一起看,實體業者的整體實力仍是比較堅強的。
不過這當中值得一提的是,momo在連續幾年以超過20%的年增率快速成長下,到了2020年,不論是672億元的營收,還是19.43億元的獲利表現,基本上都已經與台灣整體零售領先族群相去不遠。而以這樣的增長速度來看,若momo真如預期目標在2022年達到千億元年營收規模,那將有機會達到坐三望二的地位。
當然,台灣幾家以實體經營為主體的零售業者領先群也不會只是呆坐在那,傻傻等著對手追趕,而是在採取企業併購(如家樂福併購頂好與Jasons),以及基礎建設強化(如全家、全聯投資物流、鮮食廠)之外,還同步啟動了許多數位轉型計畫。不論是會員經營面、結合數位支付和外送服務,或是推出所謂的「實體電商」等虛實整合。
可以說,相對於純電商市場,台灣實體零售業者的未來發展和變化似乎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