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in app

Sign In

Write

Sign In

HE’s note
HE’s note

1.2K Followers

Home

About

Aug 10

Coupang在台灣可以撐多久?創辦人給了答案

「Coupang(酷澎)這樣砸錢,可以撐多久?」 曾有過Coupang購買經驗的人,對於平台上低得驚人的商品價格,心中或許都有過這樣的疑問。 而Coupang創辦人暨執行長金範錫8日在公司第二季財報會議上,雖沒有直接解開疑惑,一定程度上其實給了答案:「我們今年會提高在台灣的投資水準。」 既然還有加碼打算,「退出」自然不會是短期內的選項。 實際上,他對台灣市場的成績可說是滿意得很,在財報會議中,不只一次表示台灣市場的表現遠超出預期,並指出,如果以在台灣首十個月的擴張速度來看,表現更勝當年的韓國。 當然,這個成長毫無疑問是用錢,而且是很大一筆錢砸出來的。 根據Coupang的說法,他們今年在「發展中事業」(Developing Offerings)的投資總額是4億美元。這裡所指的發展中事業,包括目前只有在韓國運營的Coupang Eats外送服務、Couapng Play影音串流服務,以及在台灣的海外電商事業。

Coupang

4 min read

Coupang在台灣可以撐多久?創辦人給了答案
Coupang在台灣可以撐多久?創辦人給了答案
Coupang

4 min read


Jun 11, 2022

LINE Pay、一卡通分手 誰是贏家

LINE Pay舊版App已於5月31日退場,雖然用戶還是可以透過LINE App的錢包入口繼續使用一卡通Money的儲值、支付和轉帳功能。只是仍同住一屋簷下的兩家公司,如今已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關於LINE Pay與一卡通從結親到分手的緣起緣滅,市場有諸多討論,然而不管實際原因為何,就結果來說,漸行漸遠的兩方,大概沒有人是贏家。 一來,雙方過去在系統開發、行銷推廣與通路建立上,都曾扎扎實實地投入過大筆資源;再者,雙邊也確實擁有彼此可以互補,能為彼此創造出更大營運效益的關鍵價值。 雖說乍看之下,寄人籬下的一卡通Money需要仰賴LINE Pay的入口、導流和品牌力,似乎是雙方合作關係轉淡下,可能受到較大影響的弱勢方;但一卡通其實也擁有LINE Pay所不具備,且有需求的關鍵價值,那就是電子支付執照。 有電子支付執照,才能提供儲值帳戶服務,以及基於這個儲值帳戶而來的轉帳與支付功能。更具體地說,過去正是因為有一卡通的電支儲值帳戶,LINE Pay才得以將觸角伸進非信用卡族群,並也因此能夠在基礎的支付功能以外,再提供多元的繳費與轉帳服務。

Line Pay

6 min read

LINE Pay、一卡通分手 誰是贏家
LINE Pay、一卡通分手 誰是贏家
Line Pay

6 min read


May 5, 2022

LINE Pay賺錢了,街口卻虧更多

過去一年發生了什麼變化,讓台灣行動支付市場兩大玩家LINE Pay與街口,在2021年交出了截然不同的財報成績單。 根據台北富邦銀行的公開財報,其對LINE Pay(連加網路商業股份有限公司)認列的損益在2021年由負轉正,小賺1361萬元;以其持股比例19.99%推算,則LINE Pay在2021年的獲利約為6800萬元,是多年來首次獲利;作為對比,街口2021年財報則是較2020年的虧損進一步擴大,達4.57億元。 從幾項指標數據的變化來看,成長增速落差形成的規模差距,以及變現手法的不同,應是導致兩家公司去(2021)年獲利表現南轅北轍的兩大原因,而這兩點又與LINE Pay和街口的先天條件與發展策略密切相關。 首先來看成長增速的部分。2021年街口不論是會員數、交易筆數或交易額,雖然都較2020年成長,增速卻也呈現全面放緩,從原本的高二位數,甚至是三位數年成長,在2021年都降至僅三成,甚至是一成。

Line Pay

7 min read

LINE Pay賺錢了,街口卻虧更多
LINE Pay賺錢了,街口卻虧更多
Line Pay

7 min read


Apr 30, 2022

把流量往外送,亞馬遜為何讓會員服務遍地開花?

亞馬遜(Amazon)日前宣布推出「Buy with Prime」的新服務,意味著消費者未來不必走進亞馬遜的圍牆花園內,也將能獲得與Amazon Prime會員相同的購物體驗。 Buy with Prime是Amazon Prime會員服務的延伸,藉由這項新功能,Amazon.com將不再是Prime會員唯一可以獲得專屬快速到貨與免費退貨服務,以及無縫結帳體驗的唯一線上電商平台。 乍看之下,亞馬遜這種將Prime會員專屬服務打包成一個產品,供站外商家使用的作法,等同於將珍貴的流量往外送。但這一步看來不僅不會傷及亞馬遜,反而有助於加速這個電商王國以遍地開花的方式加速擴張,也更進一步強化其地位。 當消費者能夠直接在品牌官網享用Prime會員權益而不必進入Amazon.com,前台流量的損失是確實的,只是當消費者在品牌官網點擊Buy with Prime進入結帳流程後,亞馬遜也開始接掌一切,包括會員資料與後續金、物流等數據,都會扎扎實實回流亞馬遜。

Amazon

6 min read

把流量往外送,亞馬遜為何讓會員服務遍地開花?
把流量往外送,亞馬遜為何讓會員服務遍地開花?
Amazon

6 min read


Mar 28, 2022

行動支付大戰,為什麼全支付會是比全盈更讓人害怕的對手

「有心理準備會賠個5年、10年。」全聯董事長林敏雄日前公開談論自家電子支付機構「全支付」時,不僅表達了要成為市場第一的期許,也對於「獲利」有所覺悟。而他這句話的背後,不僅點出今(2022)年台灣兩大電子支付新兵全支付與全盈的差異,也預示了全支付恐怕會是各行動支付業者都更要害怕的對手。 過往市場提及全支付和全盈兩家公司時,多聚焦在兩家公司相似的背景與條件,如兩者都有一個在台灣經營大規模連鎖零售通路的富爸爸,而這富爸爸不僅扮演著資金面的靠山,也都有現成的通路使用場景,以及大規模會員基礎與品牌知名度。 不過在本質上,兩家公司還是有幾點明顯不同。 首先,在資本結構方面,不同於全支付是全聯100%投資的子公司,股權集中;全盈則是在全家之外,還有分別持股18%和15%的玉山銀行和拍付國際兩大股東。 第二,全支付的負責人林弘斌為林敏雄長子,股權和經營權基本上可以說是掌握在同一條線上;作為對比,全盈董事長薛東都和總經理劉美玲,則分別是由全家和玉山銀行指派出任的專業經理人代表。

電子支付

6 min read

行動支付大戰,為什麼全支付會是比全盈更讓人害怕的對手
行動支付大戰,為什麼全支付會是比全盈更讓人害怕的對手
電子支付

6 min read


Feb 19, 2022

MAU超過1400萬,momo為什麼只轉化出逾50萬聯名卡友

在逾1400萬月活躍會員中,momo(富邦媒)的核心忠誠客戶有多少?答案可能是逾52萬人。 台灣電商龍頭momo日前公布2021年全年財報,不僅營收創新高,淨利大增近7成更讓市場驚豔。而在財務數字之外,momo也同步公開幾項關鍵營運指標。其中,被視為會員忠誠度指標的富邦momo卡(後簡稱momo卡),2021年卡友數年增率為30%。若以2021年2月的公開資訊指momo卡發行量突破40萬張推算,則截至2021年底,總卡友數可能高於52萬人。 如果將這個數字與台灣其他年營業額規模相近的零售通路聯名卡相比,momo卡用兩年多的時間做到52萬張卡的成績似乎不算差。但如果是以momo 2021年活躍用戶年增24.4%達1430萬人左右做對比,則這52萬核心忠誠客戶的占比僅3.6%,比例顯然相當低。

會員經營

5 min read

MAU超過1400萬,momo為什麼只轉化出逾50萬聯名卡友
MAU超過1400萬,momo為什麼只轉化出逾50萬聯名卡友
會員經營

5 min read


Feb 9, 2022

不玩補貼了!市值一周蒸發1.7兆,PayPal為何敢下這個決定?

不論是在台灣的LINE Pay、街口,或是海外的PayPay、微信支付等,「補貼」一直是行動支付業界常見行銷手段。但國際支付巨頭PayPal於日前的財報會議上宣告,他們將會改變策略,不再以補貼衝刺用戶數。 關於策略的轉向,PayPal財務長John Rainey表示,要評斷一個策略的有效與否,他們會以帳戶成立後的用戶行為,以及投資報酬率、交易額與營收和利潤貢獻等多項指標來作評估。而他們從中得到的結論是,補貼方案在獲客方面很成功,但整體來說,補貼帶進來的這群客戶互動度較低,流失率較高,同時回報率表現也相對不符合期待。 PayPal執行長Dan Schulman指出,他們試過藉由補貼專案去觸動那些僅交易過一次的用戶,結果發現這些用戶確實因此被觸動,卻也很快在一次交易後,又消失在PayPal平台上。更甚者,他們發現補貼專案的推出還引來一大票透過機器人大量開設非法帳戶的「壞傢伙」。總計去(2021)年第四季他們關閉的非法帳戶就多達450萬個。

PayPal

6 min read

不玩補貼了!市值一周蒸發1.7兆,PayPal為何敢下這個決定?
不玩補貼了!市值一周蒸發1.7兆,PayPal為何敢下這個決定?
PayPal

6 min read


Jan 29, 2022

全聯、7–11從零售打到支付,點數會是關鍵決勝點嗎?

先是全家與全聯預告旗下電子支付公司全盈與全支付將展開跨通路合作;接著統一集團旗下OPEN錢包和icash Pay也宣布要跨出集團通路,掃進美廉社。從這兩項合作案可以看出,「行動支付」已經成為台灣幾大零售通路業者下一波較勁的重點戰場。 關於布局行動支付之於零售業者的策略意義,先前在〈為什麼全盈、全支付可以合作,但LINE Pay、街口不行〉和〈零售通路瘋支付,全聯、全家申請電支的機會與挑戰〉兩篇文章有過概略分析,而過去較少著墨的,是在跨通路行動支付串起的新聯盟發展中,伴隨支付而來的「點數」跨界。 以點數作為行銷工具已有悠久歷史,也是各產業、各品牌和企業都很熟悉的手法。不過以零售通路來說,點數的應用大多就像各家推出的限用型行動支付,如PX Pay或My FamiPay一樣,只能限於自家通路累點、折抵或換購。 然而點數之於消費者的價值,很大程度取決於點數的流通性,因此很自然地,限用型點數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就不如LINE POINTS這類可廣泛在跨通路、跨場景累點和兌點的通用型點數。

Loyalty Program

5 min read

全聯、7–11從零售打到支付,點數會是關鍵決勝點嗎?
全聯、7–11從零售打到支付,點數會是關鍵決勝點嗎?
Loyalty Program

5 min read


Dec 26, 2021

為什麼全盈、全支付可以合作,但LINE Pay、街口不行

台灣超市龍頭全聯旗下電子支付公司全支付,與台灣超商二哥全家便利商店旗下與玉山銀行和拍付合資的全盈電子支付,於日前宣布「通路共享」策略結盟,消息一出,驚艷市場。 驚豔的原因主要有二:第一,電子支付在台灣發展迄今,各家業者多採單打獨鬥模式,罕有合作。事實上,即便是具有政府色彩的財金公司積極推動「電子支付跨機構共用平台」,LINE Pay和街口至今也遲遲不願在跨通路支付這個項目點頭。 而全盈與全支付這次宣布合作,除了打破過往行動支付業者各玩各的的現狀,更重要的是,兩家支付業者的母公司,全家會員App的會員數已達1450萬人,全聯PX Pay會員數也有800萬人,都有相當的規模。所以兩家支付在未來業務推展上,更大也更急迫要解決的挑戰其實在可用通路。 也因此,若策略聯盟可以解掉通路這一題,就有機會快速拉近與市場上既有玩家的差距,成為更具威脅的存在。 而這裡其實也點出了這項合作案第二個引人注目的原因,就是全盈和全支付背後分別是全家和全聯,兩家在台灣分別都擁有大規模連鎖通路的實體零售競業。

Line Pay

5 min read

為什麼全盈、全支付可以合作,但LINE Pay、街口不行
為什麼全盈、全支付可以合作,但LINE Pay、街口不行
Line Pay

5 min read


Dec 18, 2021

momo再寫台灣電商新頁,122億代表什麼

12年前,Yahoo!奇摩購物中心用12個月拚出台灣B2C電商平台第一個百億年交易額;12年後,更甚百億元的營收規模,momo只用一個月的時間就做到了。 根據公告,momo(富邦媒)11月營收為122.33億元,如果扣除電視購物和型錄,只看網路購物,營收也達117.79億元之譜,穩穩站在百億元之上,再次改寫台灣電商平台的單月營收新高。 如同之前在《庫存比人強,PChome為什麼沒能趁這波疫情拉近差距》一文所說,疫情期間造成的搶購潮,是一個供不應求的市場狀況,考驗的主要是過往打下的基本功與企業管理、應變能力;而雙11這樣的大規模造節活動,則是在系統和物流基本功之外,還必須具備拱出消費者更多額外消費的本事。 在物流和系統這兩大基本功上,momo其實已經在Covid-19疫情三級警戒期間證明過自己的本領。而且相比於momo在2018年面對單日12億元、11月單月營收合計47.6億元的交易規模下,系統就已承受不住;3年後的今天,即使營業額放大近3倍,卻未有災情傳出,又再一次證明了他們在系統方面的提升成果。

Momo

5 min read

momo再寫台灣電商新頁,122億代表什麼
momo再寫台灣電商新頁,122億代表什麼
Momo

5 min read

HE’s note

HE’s note

1.2K Followers

喜歡觀察數位科技產業的趨勢變化,並且對企業經營與商業策略有無限好奇

Following
  • 數據分析那些事

    數據分析那些事

  • Karen Hsieh

    Karen Hsieh

  • 行銷資料科學

    行銷資料科學

  • Bastiane Huang

    Bastiane Huang

  • fox hsiao

    fox hsiao

See all (159)

Help

Status

Writers

Blog

Careers

Privacy

Terms

About

Text to speech

Te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