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pang持續加碼台灣市場,為什麼仍只聚焦母嬰和快消品?

HE’s note
May 1, 2024

日前Coupang再次加碼台灣市場,而且一出手就是60.5億元。這個增資金額有多大?從這筆錢如果拿來買PChome(以4月30日收盤價計,市值約45億元)還有得找,不難感受到他們的資本實力驚人。

當然,Coupang會怎麼運用這筆錢?有沒有透過併購加速台灣市占擴張的意圖?我們不得而知。但自去年開始加大對台灣市場的經營力道以來,很明顯可以看出,他們一直是把重心放在母嬰和快消品,而這並非PChome的強項。

再者,從策略面和實際經營層面來看,3C家電這個品類,也不像是他們短期內會想碰觸的市場。

Coupang本身對於選擇從母嬰市場著手的官方說法是,因為媽媽客群的時間最有限、需求最強烈,而且這群用戶會隨著孩子的成長,因應生活所需,逐步將採購品項擴大,最終長成平台的忠誠用戶。

這樣的原因聽起來很合理,但可能不是全貌。

就如先前在《Coupang在台灣可以撐多久?創辦人給了答案》一文中寫道,台灣之於Coupang,真正的意義在於資本市場。

然而,Coupang在韓國市場已經有很大的基盤,以尚未加大對台灣市場經營力道的2022年公開數據來看,其年營業額已經高達205.8億美元(約合新台幣6700億元)。這意味著,不論在台灣市場做出50億元,還是100億元年營收,對財報上的加分都不顯著。

資料來源:Coupang 4Q23 Earnings presentation

其實Coupang真要衝營收數字,近期他們宣布調整WOW會員費的作法還更有效率。以其去年第四季WOW會員數1400萬人,每人每月會員費將從3.6美元提高到5.7美元來看,一個月就可以增加近3000萬美元(約新台幣9.8億元)的收入。

對Coupang來說,聚焦在會員數的增加,比起短期內衝高交易額更具意義。而在這樣的營運指標設定下,主打價格低、消費頻次高的母嬰和快消品的策略,明顯是更划算的選擇。

因為Coupang目前在台灣獲取新客的手法,除了強打廣告、發送折扣券,另一個能快速打開知名度的關鍵,就是經常會祭出市價五折甚至更低的折扣。

商品的賣價比進價更低,簡單來說就是賠本賣,但換個角度,之於Coupang,這其實就是一種行銷獲客成本。

只是採用這種手法,品類的選擇很重要。

試想,同樣打出市價五折吸引新用戶進站購買,一罐奶粉打五折,和一台電腦打五折,要自行吸收的成本可能就是五百元和一萬元的差別。即便不看價差,消費者可能每個月都要採購奶粉,但或許三、五年才會換一台電腦,對酷澎來說,透過母嬰用品和快消品獲客的CP值自然更高。

而這也同步帶出,在策略目的之外,Coupang在實質經營層面的考量。

雖然Coupang一向給人花錢不手軟的印象,但可以注意到,在財報會議裡,Coupang創辦人金範錫特別強調,他們的投資是很有紀律的,會對每一個投資項目設下嚴格標準。因為他很清楚,現下的資本市場,光是高成長,還不足以讓投資人買單,他必須證明自己的獲利能力,必須讓投資人相信,這些投資可以得到回報。

因此,假設Coupang的商品,在台灣平均是以進價的八折出售,則如果他們的年營收做到一百億,那一年就要吸收25億元的虧損,而且這還沒有算入廣告投放、倉儲物流、人事費用和折價券的發送成本。

試想,如果Coupang把銷售品類的重點擺在單價高、利潤差,消費者採購頻率低的3C家電商品,即便成功換得新客,對經營的壓力也會是更巨大的。特別是以他們目前在台灣的市場規模來說,相比其他平台缺乏議價優勢,要想殺低價格的難度也更高。

只是,主打少數品類,打擊面也相對會是小的。之於Coupang,如果只是不斷將補貼餵給同一群人,效益同樣也是差的。因此,接下來他們將如何有效運用這60億元,又會否端出價格戰以外的競爭策略,解開這道成長習題,都讓人好奇。

--

--

HE’s note

喜歡觀察數位科技產業的趨勢變化,並且對企業經營與商業策略有無限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