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訊息的問題存在已久,而身為假訊息主要集散地之一的LINE終於開始有所動作,宣布推出 「LINE數位當責計畫」。
所謂LINE數位當責計畫大致包括三件事:第一,LINE預計會在今年第二季成立「LINE謠言查證」官方帳號,以及建立一個展示「查核中」與「查證完畢」訊息列表的官方網站。
LINE台灣總經理陳立人多次表示,LINE是一個平台,本身沒有能力、也沒資格去判定訊息真偽。因此查核工作會是以和「台灣事實查核中心」、「Cofacts 真的假的」、「MyGoPen」與「蘭姆酒吐司」4家查核機構合作的方式判定訊息真偽。
除此之外,LINE也將連結行政院即時新聞澄清平台的內容,在謠言查證的官方網站上,由政府相關部門第一時間澄清國安、民生、災防相關重大訊息。
第二,LINE將會在LINE TODAY設置「謠言破解」專區,希望藉此擴散正確訊息的傳播;而最後一件事,就是LINE計畫舉辦媒體識讀活動,從教育面著手。具體作法包括推出線上推廣教育活動、舉辦教師教學研習營等。
乍看之下LINE的計畫好像面面俱到,但其實仍存在不少問題待克服。舉例來說,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這樣的機構已經存在一段時間,但這類組織普遍仰賴民眾主動上傳資訊查核,也就是說查核機構只能被動等待資訊餵入,而不是主動提醒,這是至今打假成效仍有限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以LINE成立官方帳號這件事情來說,對於解決上述問題似乎沒有辦法帶來根本的助益。而且就技術面來看,目前LINE也還無法進行文字以外,如照片和影音訊息的查核;還有在加快查核速度上,現階段LINE似乎也幫不上忙。
更甚者,即便今天已經辨識出假訊息,LINE除了張貼公告,被動等待讀者看到外,也無法再有更積極的舉動了。
畢竟不同於Facebook這個平台的屬性比較像是一個布告欄,平台方可以透過人工智慧和 「工人智慧 」雙管齊下,主動找到,並且撤除、封鎖有問題貼文,終止假訊息流竄;LINE則是一個強調點對點訊息加密的平台,也就是說,LINE本身既然無法知道用戶與用戶之間傳送的訊息內容,自然也就無所謂將訊息「下架 」或「刪除」,只能等待用戶主動停止傳播這些有問題的訊息。
而就這一點來說,不只是LINE的官方政策和底線,也確實牽涉到個人隱私問題,是非常難解的挑戰。
此外,在社會媒體識讀教育方面,雖然立意良善,也確實相當重要,卻有些遠水救不了近火之感。
因為從過去的經驗和觀察可以知道,有大量的假訊息其實是在長輩群組間流竄。事實上,就連陳立人自己也在長輩群組看到過假訊息。但目前LINE的教育計畫是打算從中學生師資培訓著手,暫時還不知道應該怎麼解決 「長輩們 」 的問題。
整體來說,LINE數位當責計畫還是比較被動地在面對假訊息,恐怕宣示意義會更大於實質效果。當然,假訊息問題不只發生在台灣,也不是LINE一家公司的責任,本也就不應該期待可以靠一家公司根絕假訊息問題。而現在LINE至少跨出了第一步,多少可以在社會帶起一些關注,總比什麼都不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