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Pay擴大燒錢、街口踩住煞車,台灣行動支付大戰下一步怎麼走

HE’s note
May 2, 2021

過去一年來,台灣電子支付市場規模持續增長,而這些增長主要都集中在一卡通(LINE Pay Money)與街口身上。但即便多數項營運指標都持續朝正向發展,兩家公司卻唯獨無法拉近與「獲利」之間的距離。

首先來看街口去(2020)年營運表現,其營收為2.19億元,年增101.83%,持續維持在三位數高成長,但因為成本居高不下,即便營業費用沒有隨營運規模擴大同步增加,營業淨損仍高達3.55億元。

不過和2019年相比,街口因為去年業外有約900萬元的進帳,較去年顯著增長,所以稅後虧損3.46億元,比去年的3.47億元虧損還微微收斂了一些,沒有再進一步放大。

因為電子支付業者無法從用戶的儲值餘額賺取利息,也無法使用這筆資金做積極投資,所以不確定這些收益是否主要是來自街口持股25%的街口投信的貢獻。

相對於街口,要拆解LINE Pay Money的營運表現,難度又再更高一些。

一方面,LINE Pay Money的主體為一卡通,而一卡通在電子支付之外,本身還有電子票證業務,所以雖然有公開財報可供查詢,卻無從得知其電支業務(LINE Pay Money)占比。此外,就產品面來說,LINE Pay Money和LINE Pay(連加網路)其實是分不開的,而金管會每月公開的電子支付營業數據,並未包含只註冊使用LINE Pay綁定信用卡的消費者,以及LINE Pay綁定信用卡消費的數字。

另一方面,因為LINE Pay是第三方支付而非電子支付公司,沒有主動公開財報的義務,這又讓了解LINE Pay營運全貌這件事的難度變得更高。以目前可取得的公開資訊來說,大概就只能透過持股LINE Pay 19.99%的台北富邦銀行在財報中所認列的數字做推斷。

根據台北富邦銀行的公開數字,其去年對LINE Pay的投資虧損認列金額約8,486萬元,以此回推,LINE Pay去年虧損規模可能落在4.24億元,較2019年增加近七成之多。

資料來源:各公司

從這兩家公司的損益變化來看,LINE Pay去年似乎投入比街口更多的資源衝刺行動支付業務,不過就幾項電支經營指標數據而言,街口似乎也沒有因為虧損停止擴大而放慢成長腳步,而LINE Pay Money也沒有因為燒了更多錢,在數據上取得全面領先。

以電子支付會員數為例,LINE Pay Money自去年4月被街口超車以來,雙方的差距就不斷拉大,截至今(2021)年2月,街口領先LINE Pay Money的幅度已經達到90萬人。

當然,如果不單看電支,而是以LINE Pay的整體用戶數計算,則根據今(2021)年3月公開的數字,LINE Pay是以累計突破900萬戶的成績遙遙領先。

資料來源:金管會

除了會員數,LINE Pay Money在電子支付實質代收付業務這一項,基本上也可以說是一路被街口壓著打。但同樣地,如果是看LINE Pay的整體交易數據,則單單是去年前三季,LINE Pay總交易額就已經超過356億元

如果以平均每季交易額120億元,且第四季為傳統旺季做推估,猜測LINE Pay去年全年交易額很可能超過500億元,遠勝街口去年全年交易額247億元。

資料來源:金管會

不過在上述兩項指標之外,LINE Pay Money倒是有兩項不須靠LINE Pay,也無法靠LINE Pay的指標,在去年都有後來居上的表現,那就是儲值與轉帳。

資料來源:金管會

首先在儲值這個項目,LINE Pay Money是在去年7月超車街口,並在之後一路擴大領先差距。推測這個項目的快速成長,應與LINE Pay Money去年不斷加大對各種繳費服務的推廣,特別是與聯邦和台北富邦兩家銀行合作祭出信用卡繳費回饋,應該對儲值金額帶來不小貢獻。

而同年的12月,LINE Pay Money在轉帳這個項目也擠下了街口,成為市場領先者。

資料來源:金管會

不過,兩家公司之間的相互超車戲碼雖精彩,他們最大的對手卻恐怕不是彼此。

對他們來說,根本的問題不在於是否在這幾項指標得到第一,而是這幾項指標對他們的意義是什麼?如同文章一開始提到的,即便各項指標都往上,獲利離他們還是很遙遠。

其實對支付業者來說,要想賺錢的方向很明確,一是給予商家和消費者一個不用補貼也想使用的理由;二是找出收取支付手續費以外,利潤率更好的商業模式。

以LINE Pay和街口的用戶數與交易量來看,即便支付手續費率很低,在不補貼的情況下,應該還是存在一些利潤空間。但包括LINE Pay和街口在內,目前台灣市場上多數行動支付工具其實都有高可被取代性,相信這是為什麼在行銷補貼這件事上,各家業者多還不敢輕易縮手。

也因此,過去一年其實已經看到兩家公司在力保行動支付市場地位同時,也開始嘗試跨出純支付業務。

其中,街口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想做「餘額寶」這類基金投資產品。只是幾經闖關,街口在作法上一直未能獲得金管會認可,始終無法順利推行。

而LINE Pay的取逕有些不同,如相對於街口投資國票華頓投信(已更名為街口投信),LINE Pay則是選擇投資外送平台foodomo。不過在統一超商7-Eleven於今年初出手併購foodomo後,LINE Pay也從這項投資案出清持股退場,看來這個策略投資的發展不如LINE Pay預期。

在此之外,LINE Pay去年還有另一個變化,就是積極發展廣告業務。從零售通路、品牌開始,下半年再增加了貸款、保險等金融相關客戶。

圖片來源:LINE Pay

對LINE這個集團來說,廣告導流無疑已經是他們相當熟練,也具有一定優勢的變現手法,且就收益率表現來說,可能也會比從每一筆交易收取微薄手續費能夠帶來更好的利潤。

只是LINE Pay過去幾年投入如此多資源發展支付、儲值、轉帳等業務,最終完成型如果僅僅是如此,不免顯得可惜。特別是LINE Pay不只擁有儲值、轉帳、支付、繳費等工具,還擁有消費者在這幾個面向的行為數據,甚至去年下半年連LINE Points的主控權都被LINE Pay收入手中,怎麼看,LINE Pay目前的發揮和應用都顯得有些浪費。

當然,街口和LINE Pay也有很大的可能不會只是停留在現在看到的模樣,一大關鍵就在預計於今年7月上路的電子支付新法。

相對於既有規範,新法給予電支業者更大的業務發展彈性,所以接下來就看LINE Pay(Money)和街口能不能趕在純網銀,和全聯、全盈等新進電子支付業者站穩腳步前,搶先取得進一步突破了。

--

--

HE’s note

喜歡觀察數位科技產業的趨勢變化,並且對企業經營與商業策略有無限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