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新聞報導,LINE母公司Naver和Yahoo Japan母公司Z Holdings背後大股東軟銀,可能採各出資50%的方式成立新控股公司,來整合LINE和Yahoo Japan,要打造一個用戶數逾億的新網路集團,而這個消息也已經被雙邊證實正在討論中。
相對於台灣人很熟悉的LINE,Yahoo Japan雖然和台灣Yahoo奇摩有相似的名字,並且也有入口網站、電商等業務,但實際營運上卻沒有直接關聯,業務內涵也有不同。究竟這個在今年6月更名為Z Holdings的Yahoo Japan,是什麼樣一家公司?
Z Holdings的大股東是孫正義創辦的軟銀集團,根據Z Holdings的組織架構,旗下主要可以分為兩大事業體:Commerce Business和Media Business。前者業務內容包括電商、金融等事業;後者則是媒體和廣告。其中電商、FinTech、整合行銷解決方案和數據解決方案,是Z Holdings看好的未來四大成長點。
目前在兩大事業體當中,發展較成熟也較知名的公司包括有Yahoo Japan、ASKUL、一休.com。另Z Holdings今年9月發起的日本知名電商ZOZO併購案,目前仍在進行中。此外,Z Holdings還投入相當多資源在金融業務發展。
除了早於2000年開業的日本網銀(Japan Net Bank),以及推出Yahoo Japan Crad信用卡,Z Holdings今年十月與日本SBI控股展開策略聯盟,開展證券、外匯和銀行業務。另去年10月推出的行動支付PayPay,毫無疑問是Z Holdings過去這一年多來的重點發展項目。
因應日本政府大力推動行動支付,日本幾大網路公司,如樂天集團(Rakuten)、LINE都相當積極搶食這塊市場,Z Hodings也不例外。
資本額高達920億日圓的PayPay,主要採用的是軟銀願景基金投資的印度公司Paytm的支付技術。自上線以來,已經發動過多次大規模行銷補貼活動,如去年12月和今年2月各有一次「100億日圓大放送」,只要消費者透過PayPay支付,就可以獲得20%的回饋。
在首破大放送活動中,PayPay在十天內就消化完100億日圓的預算,並快速將用戶數推升超過400萬戶。而第二波活動則是將用戶進一步衝高到700萬戶。後續PayPay也和7-Eleven、UNIQLO等合作,持續推出各種行銷宣傳,刺激用戶註冊與消費。
以最新公布的10月數據來看,PayPay註冊用戶數已經上看1900萬人,不過PayPay未公布當中有多少是活躍用戶。而若是以LINE的「300億日圓」宣傳活動來看,這些藉由補貼吸引而來的新客,用戶留存比例可能低於五成。
另在合作商家數方面,PayPay截至第二季為止約有154萬家;而交易量方面,第二季的數字為9600萬筆,其中在10月,單一月份就有8500萬筆。
除了支付,Z Holdings今年10月也進一步將PayPay結合電商,推出了高端線上購物商城PayPay mall,以及線上跳蚤市場PayPay Flea Market。另ZOZO的併購案雖然還未完成,但已經開始和PayPay相互導流,且ZOZO接下來也預計要在PayPay mall開店。
還有在媒體廣告業務方面,PayPay也與Yahoo! Japan的廣告業務結合,發展成線下行銷廣告工具。
大致來看,Z Holdings和LINE若整併,將不會只是5000萬加上8000萬的用戶數增加,而是在電商、廣告、O2O發展和FinTech等多面向,都可以看到合作互補的潛力發展空間。特別是在行動支付這塊,很明顯可以看到過去兩家公司為了搶市佔,都持續不斷注入驚人資金,不只用於行銷補貼,也用於產品開發和在地推廣。這麼做不僅侵蝕獲利,對LINE來說,對LINE Pay的投資更是造成連續幾季財報虧損的一大主因。
因此未來兩家公司若能整合彼此資源,集中火力一起打這場仗,相信對日本行動支付戰場將會有衝擊性影響,甚至,這樣龐大的資源後盾,也可能影響到LINE Pay在台灣等海外市場的發展。
不過整合的好處雖明顯,這麼大規模的整併,勢必也會面臨巨大挑戰。一個最簡單的例子,LINE Pay和PayPay誰會是存續品牌?要採用誰的後端系統?又要由誰來主導經營?類似的問題相信也會發生在廣告、電商等其他部門。
而且LINE的總部和最大市場雖然都在日本,但母企業其實是韓國公司Naver,內部一直都存在龐大的韓國勢力。LINE於今年初啟動雙執行長制,已經讓這個問題浮出檯面。因此兩家公司若真正談定合併,未來的磨合挑戰或許會比想像中更大。
Z Holdings (前身為Yahoo Japan)
成立:1996年
負責人:Kentaro Kawabe
市值:約2兆元
2018年營收:9547億日圓
業務:電商、廣告
員工數:約128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