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2020年第一季財報公布,雖然虧損相較去年第四季收斂,但仍高達百億日圓。另就營收來看,則是有成長動能不足的難題。
雖自上季度以來,LINE已不再於每季召開線上財報會議,但從公開資料可以看出,在行銷費用大幅縮減的情況下,其虧損也有收斂,只是規模仍高達105.74億日圓。而在虧損之外值得注意的是,LINE不論核心還是策略事業,都有缺乏成長動能的狀況。
根據LINE的財報,其首季營收為589.68億日圓,和上個季度相比下滑3.3%,和去年同期比較則是小增6.6%。其中核心業務的貢獻將近九成,而在核心業務中,一向扮演成長火車頭的廣告事業,這季營收年增10.7%,勉強守住兩位數成長,同時和上季度相比則是有小幅衰退。
從廣告收入的組成來看,其實展示型廣告(Display Ads)表現不俗,在Smart channel等新版位幫助下,年增逾4成;真正拖慢整體廣告收入成長的,主要是過去一年經歷了大幅度商業模式調整的官方帳號。與去年同期相比,官方帳號收入的成長幾乎為零。
此外,LINE的廣告事業還存在一點隱憂,來自新冠肺炎(武漢肺炎)。雖然此波疫情最早可追溯至12月,但佔LINE整體營收超過七成的日本市場,大約是在三月下旬宣布奧運延期後,確診數才開始大量增加,因此第一季業績似乎還未完全反映出這波疫情帶來的影響。
而在LINE的策略性事業方面,第一季營收約71億日圓,季減20.5%、年減3.5%;營業損失約152億日圓,不論較上一季或去年同期,虧損都又進一步擴大。
但既然定位為策略性事業,短期內無法從營收、獲利得到回報也是可以預期的。只是如果就交易量、用戶數等其他指標來看,進展似乎也稱不上順利。
在LINE幾個策略性業務中,過去投入最多資源,也最被看重的業務之一,就是LINE Pay,但根據LINE的公開資料,LINE Pay的MAU雖一度因為在日本採取大規模行銷補貼活動而衝高,但當補貼藥力退去,MAU也很快掉下來。
從圖表中可以看到,LINE Pay第一季MAU為近四個季度以來的低點,僅504萬人,其中日本市場已經掉到229萬人,而台灣和泰國市場的狀況其實也好不到哪裡去,近五個季度的數字都在250萬~280萬人間擺盪,沒有明確成長動能。
另外再從交易量來看,第一季總交易額為3250億日圓,雖比去年同期成長28.8%,但相較去年第四季則是有8%衰退。
LINE將交易量能未能逐季向上的情況,歸因於台灣市場的季節性因素。而這其實已經不是LINE第一次拿LINE Pay台灣市場的表現作為全球交易量變動的理由,由此也可見LINE Pay台灣在LINE Pay全球交易量中,應該佔有相當的分量。
而LINE雖表示LINE Pay在日本將不會再採取過去那種大規模行銷補貼的推廣方式,但或許也還不至於太安靜,因為更早已經談定合作的VISA卡已從4月開始發行。而或許是想仿效先前LINE Pay在台灣與中信發行聯名卡的成功模式,這張卡片也會搭配3%的LINE Points回饋。
只是LINE原先與VISA的合作是想搭上東京奧運的熱潮,但隨著東奧延期,這張卡的效應會否受到影響是第一點;第二,日本市場既存已有多個強大的點數生態系,如樂天超級點數、d POINT等,而不同於LINE Points在台灣被大量使用,據了解LINE Points過去在日本是相對不受消費者關注的,因此這樣的點數回饋能否奏效,有待觀察。
而LINE顯然也清楚自家點數生態系在日本市場太薄弱的問題,預告5月將會推出新會員計畫LINE Point Club,但目前還沒有太多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