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創投真心話

HE’s note
2 min readOct 22, 2019

--

因緣際會之下,近期有機會和幾家日本創投,以及日本企業底下投資部門負責人有些交流。從談話中可以感覺到,這幾家投資機構/單位的投資態度都比較 「務實 」,甚至有時會讓人覺得太過保守以至於不太像一家創投。

如其中一位投資者提到,在評估投資時,他們不管新創把夢想說得有多偉大、多動人、多有前景,只要還沒做出實際成績證明自己,基本上他們就不會投資。

或者另一位投資者在談及對未來投資趨勢的觀察時,表示自己最看好的潛力市場機會,是用IT去改變傳統生產流程或作業方法,而不是追逐時下幾個新創圈錢常會聽到的buzzword,如AI、區塊鏈等等。

而做為企業內部投資單位的投資者就更不用說了,一切自然是以能為企業既有事業創造實質綜效為最大考量。實際攤開他們過往投資紀錄,被投資者確實也多是已經有非常具體營業模式和收入的公司。

此外,對幾家日本創投/企業投資部門來說,各種投資前的盡責調查也是少不了的。他們除了會親自到新創辦公室拜訪創辦人,更重視創辦人身邊那群夥伴,會透過實際與新創員工訪談,來確認這是一家值得投資的公司。

另外也值得一提的是,相對於華美、新穎的辦公室,樸實作風似乎更能夠獲得日本創投的信任。

雖然這幾家公司不能代表所有日本創投,但相信還是一定程度反映出日本創投的謹慎和務實態度。

而除了從創投角度去看他們如何挑選投資標的之外,這次談話的尾聲,話題則是來到創投本身。

其中一位投資者提到,這些年很明顯可以察覺到一個現象,就是不只在日本,全球新創的融資金額都愈來愈高,且融資速度也比過去更快。特別是在軟銀願景基金成立之後,這個現象又更加明顯。

而這反映出的是創投彼此之間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很多時候,可能已經不是創投在選擇新創,是新創在選擇創投。

因此該投資人表示,他們意識到,今天作為一個創投,不能再只是提供單純財務面的資金挹注,最好還能提供金錢以外的資源,展現出可以幫助新創成長的能力,才能獲得青睞。

同時在這樣的情況下,創投也會更急於打造出具備指標意義的成功投資案,以打響名號、擴大聲量。所以換個角度來看,利用這樣急於成功的心理,或許也會是已經獲得該創投投資的新創,爭取投資人全力支持的好機會。

--

--

HE’s note
HE’s note

Written by HE’s note

喜歡觀察數位科技產業的趨勢變化,並且對企業經營與商業策略有無限好奇

No responses yet